股票配资平台线上 专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杨开忠:以新质生产力范式塑造中国经济竞争新优势
发布日期:2025-02-16 21:15 点击次数:116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股票配资平台线上,中国经济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杨开忠,就新质生产力如何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杨开忠指出,新质生产力是以绿色化、数智化融合为质态范式的先进生产力,是全球生产力竞争制高点,它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生产率和经济增长,还能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创造新的社会经济时代。
他强调,中国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生产力范式变革,以绿智融合、双化协同为逻辑和规则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中国经营报》: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国内外对于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十分关注,您认为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杨开忠:世界的确进入了高度不确定性时代。但这个时代也有确定性,最大的确定性莫过于新一轮技术革命及其催生的生产力(质态)范式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具有强大发展动能,能够引领创造新的社会生产时代。这科学论断至少表明两点核心要义。
一是新质生产力不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即生产力质态的连续性变化而是其跳跃性变化;二是这种跳跃性变化能够引领创造新的社会生产时代,是社会生产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的跨越,因而必然是生产力范式的转变。因此,必须站在社会生产时代演替和生产力范式的高度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
从这种高度看,根据创新经济学研究,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生产力范式已经发生了五次引领创造新的社会生产时代的变革,每次大约经历50年,分爆发、狂热、转折、协同、成熟阶段。第五次生产力范式可以称为信息和通信生产力范式,始于1971年。2024年全球互联网普及率已达67.1%,其中,发达国家互联网普及率已近100%,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78%以上。这就是说,互联网市场已趋于饱和。随着2010年代中后期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和通信生产力范式进入成熟阶段,同时2014年生成对抗网络(GANs)的提出、2017年Transformer模型的出现和2018年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应用不断取得突破,进入本世纪20年代中国和全球主要国家地区开始了第六次生产力范式,跨入新质生产力范式变革爆发阶段。
生产力范式即生产力质态范式,是一个社会生产时代生产力诸要素最佳匹配方式的逻辑和规则,是指导各别技术、产业、设施、空间等具体生产力发展的原则,是一种“包容—排斥”机制,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因此,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全面推进第六次生产力范式变革,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带动经济走上高质量和可持续增长轨道的真正增长极和动力源。从长期经济增长看,中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关键在于适应新一轮技术革命催生的生产力范式变革要求,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走向生态文明的社会生产新的时代。这既是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球先进生产力协同发展的必然。
《中国经营报》:您认为应该如何把握新质生产力范式?面对内外挑战,中国经济如何以新质生产力范式为逻辑和规则实现发展?
杨开忠:新质生产力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引擎。我国经济要以新质生产力范式为逻辑和规则实现高质量发展,应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范式的内涵。
对于正在爆发的新质生产力范式,有人单纯强调数智范式,也有人单纯强调绿色范式。但实际上,新生产力范式既不是单纯的绿色范式,也不是单纯的数智范式,而是由绿色质态、数智质态有机融合形成的、绿智融合的生产力质态范式,是生态文明的生产力范式。这在根本上是由绿色生产力质态、数智生产力质态的互补性决定的。
一方面,绿色化是数智化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从数智设备和数智基础设施整个生命周期来看,数智化消耗大量矿产资源、能源和水,产生大量碳排放和电子废弃物,其环境影响是巨大的。人工智能拼的是算力,其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尤为令人担忧。假如传统范式不变,据有关预测,未来算力至少需要消耗“地球已知化石能源储量的两倍”,甚至会“烧掉14个地球”。因此,实现数智化、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发展,客观上需要全过程引入生态文明理念,走绿色低碳循环的数智化之路,特别是量子人工智能等绿色人工智能发展之路。
另一方面,数智化是全面绿色转型的内在要求。全面绿色转型意味着必须采集全主体、全要素、全过程、全地域的数据(D),挖掘全主体、全要素、全过程、全地域的信息(I),凝练全主体、全要素、全过程、全地域的知识(K),作出全主体、全要素、全过程、全地域的智慧判断、预测和决策(W)。显然,由于分割、距离、海量、异质性,这一DIKW一体化任务是传统人工和机械技术手段无法完成的,只有基于数智化网络收集、整合、分配资源并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有效利用的方法才能胜任。这意味着,数智化是全面绿色转型不可或缺的基础,全面绿色转型必须走数智化之路。
因此,以新质生产力范式为逻辑和规则就是以绿智融合的生产力质态范式为逻辑和规则。面对内外挑战,必须以绿智深度融合为生产力质态逻辑和规则指导各别科技创新与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必须推进数智技术和绿色低碳技术的深度融合、数智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强调绿色低碳技术与数智技术的动态结合是新一轮生产力革命的基础,并不是忽视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技术,而是认为这些技术和其他技术一样,其成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成功之路在于:以新质生产力范式为遵循。
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
《中国经营报》: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有何关系?对未来经济增长有何影响?
杨开忠:新质生产力范式不同于以往五次生产力范式。这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往五次生产力范式以化石能源为主的传统能源技术、印刷、电、电子信息通信技术、传统能源驱动的交通技术的动态结合为基础,而新质生产力范式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能源技术、智能网络通信技术、新交通技术的动态结合为基础。
二是对以往五次生产力范式,物质资本是关键要素,其中第五次生产力范式知识亦成为关键要素;与此不同,新质生产力范式数据和人工智能成为关键要素。
三是以往五次生产力范式的物质代谢以“资源—产品—消费—废弃物”单向流动为模式,而新质生产力范式的物质代谢则以“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智慧循环流动为模式,强调数智碳中和、智慧循环经济。
四是从法则来看,以往五次生产力范式以效率至上为法则,强调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其中,第五次生产力范式虽然开始注重弹性生产,但仍然仅仅关注生产系统对市场波动和技术更新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与此不同,新质生产力范式面对高度不确定性时代,韧性成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法则,不仅强调生产系统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而且强调生产系统的抗压性和恢复力;不仅因应市场波动和技术更新,而且因应气候变化等自然生态危机。
综合起来看,以往五次生产力范式可统一归纳为传统工业文明的生产力范式,具有内在的环境不可持续性;与此不同,新质生产力范式具有内在的环境可持续性,本质上是生态文明生产力范式。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深刻阐明了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的内在关系,表明了新质生产力不是传统工业文明的生产力,而是生态文明的生产力,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意味着未来经济增长应该且必然要遵循生态文明生产力范式,顺应其“包容—排斥”机制的作用,实现全面绿色转型,走绿色增长之路。不走这条路,任何经济增长都是不可持续的,都将在新一轮生产力范式变革中“出局”。我想,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以来反复强调指出“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要求“强化支撑绿色转型的科技创新、政策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推进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首次对全面绿色转型作出的系统部署,要求“推进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到2030年重点领域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到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泛形成。
《中国经营报》:我国在新质生产力范式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重大进展?
杨开忠: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新质生产力范式变革从理论到实践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生产力范式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变化,新质生产力发展迈出重大步伐,处在全球新质生产力范式变革领先行列。
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现代化的关系看,我们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第一次从理论到实践完全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现代化的“合二为一”。从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的生产力范式看,这实质上确立了以生态文明生产力范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方式。
从绿智关系看,我们提出和不断深化创新绿色化数智化“双化协同”。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顺应绿智融合、双化协同的规律,强调“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深入研究支撑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友好并网的智能电网技术”。
同年,一方面,中央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双化协同行动计划,围绕推动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数字技术赋能行业绿色化转型、发挥绿色化转型对数字产业的带动作用等三个方面,部署了18项重点行动;另一方面,包括国家发改委在内的四部门《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推动数据中心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加强数据、算力和能源之间的协同联动”“到 2025 年,数据中心和 5G 基本形成绿色集约的一体化运行格局”“在数据中心、5G 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基础上,全面支撑各行业特别是传统高耗能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2022年,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提出,要加速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推进能源资源、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同年,中央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等10个地区首批开展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即“双化协同”)转型发展综合试点。
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深度融合”。
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要求“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中央网信办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发布《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指南》要求各地“促进数字化绿色化全方位融合,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从遵循新质生产力范式的新型基础设施、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来看,在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迅速,已处在世界领先行列,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引领全球市场表现尤为出色。
其中,在全球汽车电动化的浪潮中,凭借产业链优势与技术积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智能化、电动化、国际化的“新赛道”,从“追随者”蜕变成“领航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稳居全球第一且研究机构EVTank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销量比重提升至70.5%,在电池、驱动电机、智能网联等关键领域掌握了话语权,为全球汽车产业带来了中国方案。
打造科技自立自强体系
《中国经营报》:您认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应当如何深化相应的体制机制改革?
杨开忠:变革生产力范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涉及全社会的系统过程,但在我看来主要涉及相互作用的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创新和制度创新四个过程。
在这一系统变迁中,我国要以新质生产力范式为遵循,着力促进资本向更多以科技创新、教育、人才发展为中心的第三级循环转移,努力成为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策源地,形成新质生产力范式的科技自立自强体系;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成为世界未来产业重要策源地,形成与新质生产力范式相适应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基础设施,培育壮大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基础设施,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着力全面深化制度改革,形成与新质生产力范式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第三部分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特别是其中的“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为完善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创新和制度创新体制机制指明了方向。“十五五”规划,高质量发展是主线,新质生产力是关键,是我国全面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在谋划“十五五”规划思路之际,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四个方面研究出台推进新质生产力范式变革、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指导意见,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经营报》:推进新质生产力范式变革、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您个人有哪些具体建议?
杨开忠:就个人认识和体会而言,我想强调下面几点。
一要加快建立全国新质统一市场。新质生产力发展是专业化分工、集聚、交换能力、制度创新循环交互作用的产物。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围绕数据等新质生产要素和产品着力建立更加有效的新质统一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全国新质统一市场在新质生产力专业化分工、集聚、交换范围和效率、制度创新循环交互作用中的决定性支撑引领作用。
二要建立健全全面推进绿智融合发展机制。新质生产力质态既不是单纯的绿色质态也不是单纯的数智质态,而是绿色数智融合的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全面推进绿智融合、双化协同发展。我国2022年开始在10个地区搞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试点,去年又发布《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指南》,提出了“323”总体框架。应在试点基础上总结推广,加快建立健全全面推进绿智融合、双化协同的发展机制。
三要加快培育发展新质全球城市。原创技术所有权、关键要素配置权、产业链条布局权、行业标准制定权、市场准入控制权、超额利润分配权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既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支撑,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目标和任务,但我国生产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现代化服务业,特别其中的现代化厂商服务业严重落后。全球城市(global city)是现代厂商服务业战略中心,是有效发展现代化厂商服务业、生产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应以新质生产力为思维地图和行动指南,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成都、武汉、长沙、西安、合肥等为基础,大力培育发展新质全球城市。
四要大力发展耐心资本。耐心资本是指那些愿意承担较长投资周期和较高风险,以追求长期稳定回报的资本,通常投资于创新、基础设施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主导,本身是绿色生产力 ,需要大投入、长周期、高风险、注重社会责任和环境福祉的耐心资本支持;另一方面,从资本运动三级循环看,实现资本更多投入科技创新、教育、文卫、体育和娱乐、社会福利事业等第三级循环是我国面临的至关重要问题。然而,第三级循环资本平均利润低于第一级(投入一般物质资料生产),特别是第二级(投入建成环境生产),其增长同样迫切需要耐心资本。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耐心资本具有天然的相对优势,但依然严重不足。因此,要深入落实《决定》精神,把发展新质生产力和资本循环转型升级结合起来,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大力发展耐心资本。
五要完善发展ESG。ESG 包括信息披露、评估评级和投资指引等三个核心要素,既能支撑引领耐心资本的发展,又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识别和应对风险,增强供应链的抵抗力和复原力,显著提升组织韧性,是支撑引领新质生产力范式转变、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杀手锏。
2020年《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完善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强制性环境治理信息披露制度”,2024年《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指南》提出“鼓励企业开展 ESG 评价相关工作”,同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北京证券交易所发布《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指引》提出“持续被纳入上证180、科创50指数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应当按照《指引》要求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其他上市公司自愿披露”。下一步可一方面以生产力范式为指南完善ESG理念和机制,另一方面积极稳妥地逐步推广普及完善的ESG理念和机制。
对于企业而言,要在绿智融合、双化协同的大背景下,以ESG为重要牵引变革自身管理,其中应特别注意五个方面:在企业文化中强化绿智融合、双化协同的发展理念,制定实施绿智融合、双化协同发展的战略规划,以新质生产力范式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股票配资平台线上,构建绿智融合、双化协同管理体制,以新质生产力范式打造绿智融合、双化协同的供应链。